崇学尚志 脊梁之约|2024宣武高龄脊柱年度学术会议召开

3天前

高龄脊柱手术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的相对禁区,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剧,高龄患者的手术需求显著增加。
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让高龄脊柱手术的安全性有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高风险、高并发症的问题,如何提高高龄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在高龄患者的脊柱手术中,脊柱畸形手术占比较高,其复杂的脊柱序列调整和功能恢复对手术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在脊柱畸形治疗策略优化、脊柱-骨盆关系评估及手术预后预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和突破。

开幕掠影

为进一步提升高龄脊柱患者的诊治水平,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院协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脊柱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4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脊柱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龄脊柱年度学术会议”,于2024年12月27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聚焦高龄脊柱,围绕围术期管理、老年共病的处理、退变性腰椎滑脱、退变性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失平衡、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等热点问题展开,通过院士讲坛、主旨演讲、专题及病例讨论、资深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交流最新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分享学术前沿动态。

会议开幕 嘉宾云集

本次开幕式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脊柱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主任鲁世保教授主持,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嘉宾。

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唐佩福院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教授;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骨科专家同道。

赵国光院长致辞

赵国光院长代表医院及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会议围绕高龄脊柱的诊疗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旨在激发我们对如何通过临床研究推动新药械转化的深刻思考。

在谈及创新与转化的话题时,赵国光院长指出,张院士与唐院士已为我们树立了杰出的榜样。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脊柱疾病是平衡、力学、算法和材料学的综合问题;其次,作为有经验的学者,要进行以RCT研究作为基本门槛的临床设计,将临床经验变成科学经验;第三,推动高质量专利转化是临床医生未来发力的方向。

蒋协远院长致辞

蒋协远院长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团队近年来深耕老年脊柱疾病诊疗领域,取得了斐然成就,为该领域的进步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高龄脊柱年度会议的召开,紧密贴合了中国老龄化社会日益加剧的现实需求。面对高龄患者群体中出现的脊柱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关节病变、骨质疏松等挑战,骨科界的同仁们需携手并进,深入探索,以团结协作之姿,共同推动中国骨科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黄正明会长致辞

“我国逐步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高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医疗健康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黄正明会长在致辞中讲到,高龄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黄会长认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作为高龄脊柱疾病诊疗的先行者,多年来深耕不辍、攻坚克难,推动着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为高龄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王坤正教授致辞

王坤正教授在致辞中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推动高龄脊柱学术事业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指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团队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高龄脊柱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创新治疗策略、建设智能化全周期管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希望借助本次大会,各位嘉宾能够深入交流,碰撞思想,共同开创老年脊柱学术事业的新篇章。

张英泽院士致辞

张英泽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掌舵期间,亲自开创免疫风湿科、颌面外科、神经肌肉病科等骨科衍生科室的光辉历程,并对赵国光院长支持鲁世保教授创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远见卓识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强调,鲁世保教授不仅是高龄脊柱理念的创新者,更是引领业界围绕高龄脊柱诊疗展开深入研讨的开创者。此次会议的圆满举行,对于全面促进高龄脊柱病患诊疗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将为中国骨科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鲁世保教授主持开幕式

院士论坛 创新引领

张英泽院士作报告

“科技含量的定义是什么?论文的影响因子与科技含量有必然关系吗?影响因子高的论文,科技含量一定高吗?”张英泽院士在《临床科研创新中的“四两拨千斤”》的报告中,提出一系列问题问题引发与会学者思考。

带着这些问题,张院士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为大家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并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此外,他还分享了临床工作中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改良、下胫腓仿生固定手术及推移皮瓣技术的研发过程。

唐佩福院士作报告

唐佩福院士带来了《骨折智能手术的发展与未来》的专题报告。他从临床骨折治疗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出发,介绍了建立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分型标准、骨折复位路径的智能规划以及骨盆骨折智能化治疗的相关经验。

“把握趋势,谋篇布局,医工融合,共创智能骨科未来。”唐院士指出,基于装备的发展、算法的优化、设备的集成、技术的演进,通过工程师和医生智慧的结合将手术智能化,实现复杂手术的简单化、简单手术标准化、标准手术工程化,最终达到降低临床医生学习曲线的目的。

主持风采

主旨演讲 高屋建瓴

讲者风采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教授在《腰骶神经根病的诊治策略》报告中阐述了下腰痛的定义,并对腰骶神经根疾患各类治疗手段及诊疗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综合讲解。

北京协和医院仉建国教授在《退行性腰椎侧凸融合范围的选择》报告中,分享了近端融合椎和远端融合椎的选择、长阶段和短节段融合的具体手术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戎利民教授在《退行性脊柱侧凸微创治疗策略》的报告中,回答了怎样看待脊柱骨盆参数和融合阶段的问题。

讲者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分析了《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风险与对策》,并结合具体病例分享了动静结合固定的相关经验。

鲁世保教授在《高龄脊柱手术围术期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相应的五大举措,进行了成果展示,并对未来发展作了具体计划。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李放教授通过文献回顾,结合具体病例,讲解了《胸腰椎长节段内固定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分型与处理策略》。

讲者风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泽章教授从患者和医生的角度,分别阐述了《老年脊柱长节段内固定术后近端交界区失败:风险与预防》的因素和措施。

北京协和医院沈建雄教授从定义、分型、手术策略、并发症等方面,结合多个病例系统介绍了《退变性侧弯的治疗》经验和临床体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何达教授以一个病例,开启了《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并发症和诊疗》的报告,并分析了并发症发生的多种因素。

讲者风采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向阳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及研究体会,作了《脊髓线(SC线)及其分型在颈椎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操教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矫形腰椎前凸节段分布与PJK相关性研究》的报告中,强调了下腰椎前凸矫正的重要性。

张忠民教授对不同手术入路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对比,结合不同病例,分享了《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手术复位固定方案的选择策略》。

讲者风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教授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介绍了《基于冠状面平衡-骨盆倾斜的退变性脊柱侧凸分型及椎旁肌在不同分型中的差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宏建教授在《老年腰椎退变性侧弯的诊疗策略》的报告中指出,明确患者症状的主要来源,重建脊柱矢状面序列是治疗核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亮教授分享了《改良四级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指出改良四级截骨保留了部分椎弓根及后侧结构,稳定性好。

讲者风采

专题讨论围绕退变性脊柱畸形和老年颈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疗和病例讨论展开。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伍骥教授分享了影响退变性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外科因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赵凤东教授讲解了Modic变化对独立斜向腰椎间融合术中周围与中心融合特征的影响:结果、成像和病理学。

天津医院徐宝山教授针对退变性脊柱畸形的“对症/有限”手术治疗作了报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宇教授带来了一例高龄脊柱患者分期治疗的病例讨论。

讲者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曲铁兵教授围绕TKA运动学对线探讨与龙膝实践展开讲解;中日友好医院王卫国教授讲述了数字技术辅助THA股骨假体的合理选择;鲁世保教授阐述了骨盆代偿能力在退变脊柱畸形矫形中的意义。

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吴继功教授结合病例讲解了脊柱畸形术后冠状位失衡再翻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小龙副教授带来了腰椎底座水平在矫正退变性脊柱畸形冠状面失衡中的价值:一项基于宣武冠状面失衡新分型的研究。

讲者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杨雍教授就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内容进行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张志成教授讲述了OLIF的技术优化及在腰椎退变疾病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藏磊教授分享了颈胸交界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疾患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居勇教授带来了颈椎、腰椎和胸椎相关的三个病例进行分享,并进行围术期的要点进行讨论。

讲者风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俞兴教授分享了颈椎前路Hybrid术后Mobi-c人工间盘置换节段旋转中心变化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费琦教授汇报了围手术期ERAS临床路径在UBE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唐向盛教授阐述了当SVN射频遇到PELD,聚焦LDH的腰痛诊治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孔超副教授带来了一例肌肉萎缩性颈椎病的病例,与会嘉宾围绕诊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专题讨论主持风采照片回

医道浩瀚群英聚,杏林春晖映高龄。本次会议为广大从事高龄脊柱相关专业的学者、同道们提供一个展示风采、互相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合作的平台,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医护合作交流,传播高龄脊柱防诊治康理念,培养医学人才,进一步推动高龄脊柱相关专业的发展。

宣武医院骨科团队


团队介绍

针对高龄脊柱手术风险评估体系及围术期管理流程不完善、术后并发症比率和死亡风险高的难题,宣武医院骨科建立了高龄骨科研究型病房,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适用于高龄脊柱患者的院前预康复管理措施并发表了多中心RCT研究方案,同时构建了门诊评估、院前优化、围术期加速康复三位一体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团队2024年度发表脊柱手术术前多学科评估及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相关SCI论文十余篇,并撰写了高龄脊柱融合术加速康复外科关键措施管理指南,致力于推动高龄脊柱手术加速康复实践。

针对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面临的脊柱-骨盆关系识别困难、个体化手术矫形策略设计标准不统一、以及术后并发症高发等难题,宣武医院骨科提出了以距离为导向的冠状位畸形新分型,结合“优先-匹配”矫形策略,通过“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有效改善了脊柱侧弯患者的手术预后。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数据,识别高风险患者、优化手术矫形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已于Bone&Joint Journal、The Spine Journal、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等脊柱外科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进一步推动了脊柱畸形治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