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奇:脾胃病舌诊一绝

9个月前

【专辑·国医大师】李玉奇:脾胃病舌诊一绝

李玉奇(1917—2011),辽宁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导读:李玉奇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潜心研究舌象,在舌诊方面有所发现和创造。他能凭借舌脉合参判定病人体内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李玉奇认为,当患者体内有占位性病变时,舌象表现为无神无根,脉象呈李氏排斥现象。他由此提出的“观舌识病”及“排斥脉象”的诊疗技法丰富了中医舌诊的内容,取得了观舌识病的重大进展,成为“医林一绝”,被医界誉为“当代扁鹊”。

李玉奇教授在临床上特别强调辨证。认为贵在临证审因求治,而审因必由四诊,四诊合参,缺一不可。

临证问诊中常询问患者饮食之习嗜,生活之喜恶,特别注意发病原因的综合调查。

望诊中在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精神状态的同时,尤重视舌形、舌质、舌苔和舌面津液的变化。认为舌形、舌质、舌苔等方面的变化不仅可反映出正气之盛衰,邪气之消长,预后之转归,并以此来辨其病变所在脏腑之阴阳寒热虚实。

而且在西医学来看,舌作为消化系统的第一个器官,其内脏的消化系统其他器官的病变常在舌上真实而细微地反映出来,因而查舌形、舌质、舌苔和舌面津液的变化可为疾病提供客观而真实的佐证,使中医舌诊具有新的诊断意义。

多年来,由于李玉奇教授的潜心研究与摸索,他总结出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的患者,若舌尖部红赤多是十二指肠球炎或溃疡;

若舌面再覆以黄苔或黄腻苔则十二指肠溃疡多属活动期;

而胃黏膜脱垂的患者舌面多有裂痕;

舌体胖,舌周边多齿痕,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舌面覆以津液,显得舌面有神者,多属浅表性胃炎改变;

舌体薄而瘦,舌呈香蕉形,舌质绛(紫),舌面全无苔,呈猪腰子状,舌面赤红者,往往是较重症的萎缩性胃炎或伴肠上皮化生改变。

李玉奇教授认为,舌质愈红愈无苔,病势发展愈快,愈险恶,反之病情愈好转,舌质随之变淡,渐而在舌的周边向里浸润性出现黄苔,这可说明胃气来复,水火济济,真火得旺,进而胃阳得以宣发,阴助阳生,病势有所转机;

反之舌面光滑而赤紫,不见苔叠覆被,此乃脾胃之气濒临险境,阴阳互不为根,陷于阴阳离决之势,每每预后不良,如是舌象称为“胃痈镜李玉奇面舌”。

在切诊方面,李玉奇教授尤重视脉诊的变化规律。

如认为萎缩性胃炎患者初期其脉多呈沉细或弦细,晚期反弦实有力,并指出:“按病久当虚,理应见诸八里之脉为宜,今脉来反而刚劲有力,如此脉证不相切符,并不能意味着患者元气未损,误认为脉来有神,病气霍然,此乃格阳脉象,阳不内守,独阳外越,强弩之末,大凡见此脉象,证明病势在发展。”这种病之存在而脉大,病之减轻或痊愈而脉弱的机体对病变的反应现象,李玉奇教授称之为“排斥脉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