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检后风险评估
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高血压联盟,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健康管理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健康体检是筛查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有效方法。本共识针对一般受检者与高血压患者,制定不同的体检筛查策略和检测项目,旨在规范体检过程中的血压测量、检后的随访管理以及与临床专科的衔接,提高健康体检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和检后管理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改善易患人群的高血压预防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显著降低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键词: 健康体检;高血压;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共识
1 健康体检血压筛查
区别不同人群,规范体检血压筛查项目及流程:一般受检者与既往已诊断高血压的受检者体检项目应有区别。
体检前完善健康自测问卷。相对于一般受检者, 高血压受检者增加高血压专项筛查,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特别是筛查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合理安排血压测量环节,进行规范化的诊室血压测量(包括标准化的自动血压测量)。对于诊室血压升高者,建议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进一步评估血压水平。
1. 血压筛查内容与流程
(1)健康自测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健康史、躯体症状、生活习惯、环境健康、心理健康、睡眠健康及健康素养。推荐使用标准化、智能化电子健康自测问卷,以保护受检者隐私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血压筛查相关基础项目推荐:
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腰围测量等);内科体检(观察面容、皮肤等;触诊甲状腺;听诊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有无杂音);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血脂等);辅助检查(心电图,肾脏超声等)。
(4)血压升高者的血压评估:
建议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者(测量均值≥140/90 mmHg)进一步到专科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或开展家庭血压监测,评估血压真实水平(表2)。有条件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也可开展动态血压监测。
2. 高血压患者的筛查评估
对于已明确诊断高血压的受检者,建议进一步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特别是筛查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评估风险,寻找病因,知道检后管理与诊疗。
(1)评估血压控制情况:采用规范的诊室血压测量方法测量诊室血压,必要时完善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
(2)专项筛查项目:建议增加血电解质(包括血钾、血钠、血氯)、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项。可选血醛固酮、血浆肾素浓度或肾素活性、血皮质醇及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功等作为高血压病因筛查项目;血管内皮功能、内脏脂肪检测等作为其他可选项目。
(3)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评估:心脏评估;大血管评估;肾脏评估;眼底评估;脑的评估。
3. 病因筛查
对于体检时发现的高血压(亚)急症受检者建议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并立即转诊至专科进一步诊治。
2
检后风险评估
依据风险因素,做好检后心血管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受检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以便早期识别高血压易患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延缓或避免高血压发病;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围绕分级、分期、分型,评估风险,寻找病因,指导诊断与治疗,并做好专科专诊。
1. 评估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识别高血压易患人群;评估心血管风险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2. 高血压分级、分期及分型
高血压分级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分为3级(1级、2级、3级)。分级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其核心目标是降压达标。高血压分期包括危险因素阶段、靶器官损害阶段以及临床合并症阶段3期。高血压分型,既包含了传统的高血压病因分型,也包含了高血压特殊表型,如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应加强高血压专项筛查,助力分型诊治。
3
检后血压管理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营养、运动、心理、戒烟、限酒、睡眠管理;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优化降压治疗方案,实现血压达标;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降低总体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1.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1)营养干预推荐与处方:无论是对高血压易患人群,还是高血压患者,营养干预都是国内外公认的、合理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被证实具有降压作用的膳食模式有美国的终止高血压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也称“得舒膳食”)、欧洲的地中海膳食以及中国心脏健康膳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膳食模式。
(2)运动干预推荐与处方:推荐每天至少 30min 每周至少150~30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等强度运动为达到最大心率60%~70%的运动[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龄]。期间可适当穿插阻抗运动,即中等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锻炼所有主要肌肉群,每周2d或以上,这些活动能提供额外的健康获益。
(3)心理干预推荐与处方:心理干预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改善血压。在考虑实施心理处方(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干预等)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与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综合的治疗计划,为受试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常见心理干预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情绪管理,戒烟推荐与处方;睡眠管理推荐与处方。
2. 检后就医指导
检后就医指导包括把握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督导专科就诊随访等。对于体检首次发现血压升高或已确诊为高血压,但血压控制不佳或未干预治疗的患者建议专科就诊。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评估水平,在选择降压药类别时,应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症、是否为特殊人群,进行个体化治疗。
4
检后智慧化血压监测与随访管理
体检发现的高血压易患人群、血压升高或者血压控制不佳者,专科就诊后应定期监测血压、定期随访(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评估干预效果等),以实现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1. 智慧化血压监测
(1)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能有效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或“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也可以及时控制“隐蔽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不仅仅是体检发现血压升高的受检者,体检血压正常的个体也建议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鼓励有条件者使用具有自动传输功能的电子血压计,通过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与手机关联,实现血压数据实时传输与共享,通过互联网远程指导受检者管理血压。家庭血压监测方法和诊断标准参见《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对于存在房颤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建议使用有房颤检测功能的血压计。
(2)工作场所的血压监测:体检人群多为在职人员,因此,工作场所的血压监测非常重要。“标准化自动血压测量系统”可以提高职业人群血压测量的便利性和可及性,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为职业人群提供线上高血压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职业人群管理血压。
(3)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评估日常生活状态下全天的血压水平,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相较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动态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和诊断标准见《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推荐动态血压监测报告标准化。目前,网络化的动态血压远程分析报告平台与医联体模式推动了动态血压监测的发展,使其更加智慧化,提高了血压监测的依从性。随着信息、通信、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的发展,动态血压监测影响睡眠等不足将得到改善,同时可实现超过24h的长时监测,有助于优化高血压的干预管理。
(4)智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可实时记录、共享血压数据的智能血压测量设备问世。利用经过验证的智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检出率,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规律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了解日常血压波动,提高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时提醒并督促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及时就诊,改善血压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 随访频率
对于高血压易患人群,建议每3~6月随访1次;对于血压已达标的高血压患者每3月随访1次;血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每2~4周随访1次,直到血压达标。
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是我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的5A级智库服务机构,2016年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时任理事长白书忠、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武留信共同发起成立,2019年、2023年连续两届被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
从2018年起,研究院与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全国知名高校、医院及企业,每年发布行业研究报告——《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健康管理蓝皮书)》。通过数据、案例调研分析,全方位展示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新动态、新趋势,曾荣获“第十三届优秀皮书一等奖”,皮书电商销售榜第三名,广受业界关注,被誉为“健康管理从业者的工具书”。